厦门农工党党员先贤谱——李有才
2021-04-27
李有才(1935—2011),籍贯福建晋江,小儿骨科专家、厦门小儿骨科专业奠基人,厦门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农工党厦门市委第八届副主委、第九至十一届顾问。 1948—1953年,就读于厦门英华中学。1953—1958年,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58—1971年,任天津市人民医院骨科医师。1971—1982年,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工作。1982年调入厦门第一医院骨科,1995年退休。 李有才因母亲常年卧病,遂立志学医,并于1953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求学期间突遇家庭变故,自己节衣缩食,依然刻苦学习,磨练出坚毅朴实的品性。1958年毕业分配至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医院前身)骨科工作,实现治病救人的理想。在骨科泰斗方先之教授、尚天裕教授的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骨科医学基本功,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后在邸建德主任领导下,从事儿童先天骨骼畸形和骨折的诊疗。 李有才秉持医者仁心,艰危无惧。参加过1966年邢台大地震医疗队,进入地震中心区域,克服种种困难,开展抢救治疗。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出于医生的责任感,强震刚停歇李有才就和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赶往医院,以尽快抢救伤员。凌晨三四点的天空一片漆黑,他们带着孩子摸黑穿行在街道上,绕过倒塌的建筑瓦砾,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医院,进入医院后,李有才和妻子马上投入到连续的抢救工作中去……长子李楠竹望着父母匆匆离去的背影,对“医生”这一救死扶伤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后李楠竹继承父亲事业,担任了厦门第一医院小儿骨科主任。 李有才在小儿骨科、骨科创伤、骨关节病、骨感染尤其是骨关节结核方面有较高造诣。1982年调回厦门后,他将小儿骨科专业带到厦门。凭借在该领域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严格训练系统培养的扎实基本功,在完成大骨科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小儿骨科临床。1983年,他成功完成小儿骨科经典手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上端截骨术,这是福建省第一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结束了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没有小儿骨科专业医疗的历史。他还开展了肢体延长术、先天性马蹄足矫形术、先天性肌性斜颈、脑瘫、儿童骨折治疗,奠定了厦门市小儿骨科的发展基础。他热心培养年轻医生,定期到同安等地支援当地医疗机构,推广医疗技术。 小儿骨科专家李有才 李有才1983年加入农工党,曾任农工党厦门市委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副主委、第九至十一届顾问及第一医院支部主委等。 李有才出席农工党会议
(组织处根据文件档案及海西晨报报道整理,李有才之子李文竹先生提供照片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