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城市
字体大小【】 【】 【
“健康城市”:厦门发展的新目标
2009-03-18
编者按

“健康城市”:厦门发展的新目标

   编者按
   
今年212日上午,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安排的大会发言中,农工党界别所作的关于《把创建“健康城市”作为厦门发展的新目标》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00712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启动全国健康城市(区、镇)试点工作,包括上海、杭州等6个城市和北京东城区等4个区(镇)为首批试点。建设“健康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实际行动,对厦门很有借鉴意义。

   
●农工党界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厦门城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厦门应该在城市发展上,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与人们对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要求,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健康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是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实际行动。建设健康城市,有利于强化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环境体系建设,促进全市卫生、文化、体育、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发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健康城市还有助于促进市民包括医疗保健、旅游健身、文化娱乐在内的健康消费,改善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投入。健康城市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在软件建设方面的最佳切入点。把健康城市的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为此建议:


    一、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建设健康城市要把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基础工作。相对我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便利,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城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工作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和困难仍制约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急需尽快解决。
    1.
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将“四害”防治、健康教育、预防性健康检查、职业病预防等有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厦门市健康促进中心”。启动健康促进的立法工作,着手研究制定《厦门市健康促进条例》,指导和规范全市的健康促进工作。
    2.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院为骨干、居委会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积极推进健康促进社区建设,巩固“创卫”成果。针对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如通过社区向全市居民发放健康五件套(健康读本、限盐罐、控油壶、身高体重计算尺、围裙)。
    3.
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将医疗、健康教育、健康保险以及科技部门有机地整合起来,围绕着“治未病”开展各种工作,帮助人们将“未病”、“欲病”和亚健康及时调理到健康状态,防止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医疗部门和医务工作者都应从“治人的病”转变到“治有病的人”。中医预防学在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当加强中医预防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社区、农村的医务工作者,不光要成为治疗疾病的全科医师,更应该将他们培养成养生保健、防病健体的辅导员和督导员,将社区和农村的医疗站变成养生延年的基地。


    二、制订我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

    1.把健康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强化政府推动。将建设健康城市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承担起组织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要。在继续推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有效应对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使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有机统一。
    2.
将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在2009年启动建设健康城市的工作。建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经常研究部署,完善法规政策,切实加强领导。将建设健康城市有关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满足工作需要。同时要积极开拓公益事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建设。
    3.
推进建设健康城市的各项具体工作。开展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家庭评选,使市民生活更加健康和谐。制订健康单位考核评估指标,完善健康单位考评机制,加强指导培育,提高健康单位建设水平。
   
加强社会心理卫生工作。加强心理卫生宣传,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将预防吸毒、酗酒、网瘾等成瘾行为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相结合,抓住“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环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体育生活化,形成15分钟健身圈,体育人口达50%以上,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85%以上。
   
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加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力度,降低吸烟率。开展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工作。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完善以交通、市政、信息、能源、环保、防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要。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自行车等健康出行方式。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引导市民选择公交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标准,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和卫生海港,建设国际卫生口岸。
    4.
营造健康文化。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采取讲座、展览、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喜爱健康文化,成为健康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建设“健康厦门”的良好氛围。
    5.
发展健康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大力扶持和发展美食、保健、运动休闲、疗休养、体育健身器材生产等具有鲜明健康元素和特征的特色潜力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产业发展模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制造”和“绿色物流”。
    6.
加强交流、促进提高。要组织向国内外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考察学习,加强海峡两岸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交流,通过组织“健康城市论坛”等相关活动,促进我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层次的不断提高。


  
  名词>>>

    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健康城市的概念认为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建设“健康城市”目的是通过把卫生和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提高支持城市卫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质量,提高公众对更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认识,提高改善城市卫生的能力。迄今世界范围内已有数千个城市开展此项行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健康城市”涵盖了城市环境、食品饮水和能源安全、社区建设、健康福利政策、市民休闲娱乐、文化建设和保护、疾病预防和健康服务等多方面,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和社会建设的多个方面。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2009318日第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