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城市
字体大小【】 【】 【
打造“健康城市” 厦门准备好了
2009-11-25
打造“健康城市”,厦门准备好了

打造“健康城市”,厦门准备好了

核心提示:网易曾在网上评选中国哪个城市生活最健康,网民最终投票结果,厦门战胜青岛、成都等强手,雄踞榜首。而今,厦门人又有了新目标——“健康城市”。“健康城市”,既是市民的共同呼声,也将成为厦门的崭新标尺。

 

厦门市角滨路南段部分居民近日来信向本报反映,该路段100多米内集中了40多家餐饮店,油烟用高速排风机从灶头直接抽排到人行道上。经思明区环保局测定,这一带一氧化碳超标、油烟超标。

信中写道:“在这么小的区域内,为何餐馆如此多?相关部门审批时是否考虑到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是否考虑到该区域的环境容忍程度?”

一封寻常的来信,折射出厦门市民越来越强烈的环保和健康意识。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很多城市还不能完全达到“健康”的标准,纵使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厦门。今年厦门市政协会议上,农工党界别的发言《把“健康城市”作为厦门发展新目标》受到广泛认同。“健康城市”,既是市民的共同呼声,也将成为厦门的崭新标尺。

 

将“健康城市”引入厦门

2008年,农工党厦门市委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作为一个调研课题。“过去以单纯宣教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已不能适应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市民的健康,单靠医疗卫生部门是无能为力的,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农工党厦门市委宣调处的杨军介绍说。

去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军在央视上看到其他地方建设“健康城市”的报道。“健康城市”,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杨军眼前一亮:“现在人们比对赚钱更关注的是健康,建设‘健康城市’能够赢得市民的支持。”在查阅相关材料、了解国内外先进做法后,课题组提出了厦门建设“健康城市”的思路。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目的是通过把卫生和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的危害,提高支持城市卫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质量,提高公众对更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认识。

今年2月,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厦门市委副主委王焱作了题为《把“健康城市”作为厦门发展的新目标》的大会发言,提出:“随着厦门城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厦门应该在城市发展上,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与人们对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的要求,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健康城市’……”

这个提议一“炮”打响。

厦门市委领导给予评价:“很有创意,值得研究!”该提案被列为今年厦门市政协专题协商的两个议题之一;611日,市政协专门召开建设健康城市情况说明会,建议政府在2010年初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工作;94日,市政协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协商议政,市领导表示要把“健康城市”纳入厦门市新一轮发展框架;目前,有关部门已着手制定厦门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网民票选:厦门生活最健康

北京奥运会前后,网易曾在网上评选中国哪个城市生活最健康。网民最终投票结果,厦门战胜青岛、成都等强手,雄踞榜首。湛蓝的天空、轻柔的海风、满眼的绿色、漂亮的建筑、干净的街道、质朴的民风,为每个来到厦门的旅人舒缓了神经,放松了心情。

尽管此次评选针对的仅是“生活方式”,而且网友投票具有过多的感性色彩,但它依然反映出厦门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

且看一组数据。2008年,厦门市人均期望寿命78.25岁,而全国是73岁;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9.74%,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全市公共卫生人员比5年前增加1132人,达到1854人,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占2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2%;公共卫生防治防疫经费由5年前的3260万元增加到17919万元……

“建设‘健康城市’,厦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厦门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厦门市委副主委陈育斌介绍,厦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已建立了比较完善、水平较高的医疗卫生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全民医保”,率先实现三级医院整合社区医疗中心,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保障房建设解决了住房困难家庭的难题,社会治安满意率也体现了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安全感。

在陈育斌看来,“健康城市”是对一座城市多方位、综合性的考量,要想成为“健康城市”,前提是它必须是“全国卫生城市”。而厦门的荣誉一箩筐,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连续两次获“全国文明城市”总分第一名……“厦门至少具备争取‘健康城市’的‘参赛资格’!”陈育斌说。

“‘健康城市’与‘文明城市’相辅相成,‘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最高荣誉,而‘健康城市’与市民健康密切相关,更为普通市民所关注。”陈育斌告诉记者,两者有许多指标是相同的,但“健康城市”更侧重于市民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它弥补了“文明城市”在市民健康方面的不足,是对“文明城市”的拓展、升华。

 

众说纷纭:厦门缺什么?

厦门市政协常委会议围绕“健康城市”建设开展专题协商,15位政协常委、专家代表各民主党派从不同侧面建言献策。

“厦门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城市’的标准相比,与国内外建设‘健康城市’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相比,与市民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陈育斌认为,厦门有三大问题最为突出。其一,厦门的空气质量近几年有所下降,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的增多是重要原因;其二,厦门作为一个食品输入的城市和重要的食品入境口岸,作为一个游客和会议会展众多的城市,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三,农村医疗水平和环境卫生与城区差距明显。

“应把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纳入‘健康城市’建设。”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吴丽冰指出,因心理压力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应该由市卫生部门牵头,联系劳动保障、工会等系统,制定精神卫生防治发展规划;在区级医院、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精神卫生门诊;规范心理咨询行业。

致公党厦门市委副主委林乐真认为,当前厦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政府可以补贴群众体育消费,以系统、行业、社区等为单位,发放体育消费券,鼓励各单位组织较大规模的全民健身运动。”林乐真出了个点子。

据统计,厦门市职业病危害涉及机械、建材、电子、化工、皮革箱包和卫生等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苯及其化合物和噪声等。“职业安全与卫生是实现‘健康城市’目标的重中之重。”九三学社厦门市委秘书长许霖说,要制订规划,突出重点,解决以有机溶剂和化学品中毒为主的职业卫生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上海、杭州等6个城市和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等4个区、镇已成为‘健康城市’首批建设试点。“厦门要尽快申报试点城市。”厦门市政协副秘书长、教科文卫委主任徐楚炫建议,尽快成立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抓好启动工作;近期应把改善环境质量、加强食品安全、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

建设“健康城市”,厦门蓄势待发……

 

相关链接>>>            “健康城市”十条标准

199645,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健康城市10项标准,具体规定了健康城市的内容。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国开展健康城市活动的经验,对健康城市提出的要求,各国也可根据本国国情作相应的调整。

1.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

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

3.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

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

5.能使其市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

6.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

8.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利;

9.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健康服务;

10.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本文转载自20091125日《福建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