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我市尽快布局无人驾驶研发制造产业
2018-07-17
7月4日,搭载百度阿波罗无人驾驶系统Apollo第100辆L4级别的无人驾驶小客车阿波龙在厦门金龙客车生产线上诞生,并发往国内各地和出口日本。同时,我市已经在软件园三期等地试运行无人驾驶车,还计划在BRT公交系统中使用无人公交车,这就使得厦门在我国无人驾驶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了一定的先机和地位。 传统车辆的制造,需要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多达3万多个机械加工零部件、组建的配套周边厂商,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传统产业人力资源;需要大量土地和厂房等,这正是厦门发展传统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困境的。 和传统汽车制造相比,无人驾驶车辆,尤其是L4(第4级)的无人驾驶车,其核心问题是解决无人驾驶的智能化问题,是一个软件设计、导航系统的集成和逻辑演进问题。目前在这些领域,厦门具有较好的基础。我市内软件产业较起步较早且初具规模,已经有软件园1、2、3期,有较为集中地软件企业和人才;有一定的前期投入的财政能力;有独特的交通、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便于软件产业和人才和资源的汇集与产品疏运;金龙汽车与百度已经有成功的合作经验和产品面世,且在不断进步中。 无人驾驶车无疑会成为下一个人工智能风口产业,建议: 一、尽快组织发改、经信、科技、软件园、火炬产业园等部门和各行业专家、智库从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我市有关扶持、鼓励和各项优惠措施; 二、适度调整部分既有产业和土地规划,确立无人车辆软件研发、制造智能产业园区,或者调整软件园三期的功能定位和招商方向,直接将软件园三期部分区块作为无人车辆研发基地; 三、主动出击,重点吸引百度研发部门、无人驾驶车辆配套厂商、围绕百度软件开源资源为基础的研发设计团队和组织、公司或企业进驻厦门专业园区; 四、除百度外,针对国内外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巨头,成立专门招商团队、制定专门招商政策,吸引其关于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出行、智能导航等无人车辆方面的技术团队入驻厦门,使相关技术和研发快速聚集; 五、同时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吸引和鼓励有关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舰船研发机构入驻厦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信息科技支部 韩斯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