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主监督 > 社情民意
字体大小【】 【】 【
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2018-12-04

  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贫困大学生获得有效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上,较少考虑其就业问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就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这既与大的就业环境有关,也和贫困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不强有着直接关系。

  贫困大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自我认知不足。一是 “寒门出贵子”的自卑感与优越感两种矛盾心理并存,自我评价模糊,阻碍其职业能力的发展;二是放松自我约束,在“混大学 混毕业”的不良影响下,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迷茫和恐惧。

  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我国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间较短,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教育培训不系统,就业创业指导受限,部分大学生缺乏明晰的职业规划。

  择业观念存在片面性。在择业首选目标上,愿意回到农村或边远地区工作实现理想抱负的只占少数,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更急于拥有高薪岗位或倾向于选择大城市的工作。

  综合素质有待加强。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地区教育环境的影响,出现综合素质“软贫困”。在大学期间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包括交际、口才、仪态等自我表现能力、事业、阅历和知识面等素质在内的综合能力发展滞后,导致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加强贫困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校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因此建议:

  一、高校要科学设计提升贫困大学生职业能力

  1.建立加强心理帮扶机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心理指导中心、助学中心、多层级、专兼结合的心理帮扶队伍,运用新媒体进行交流疏导,实现实习、就业信息共享。另外,通过新媒体正能量宣传,引导贫困大学生形成昂扬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2.建档立卡,培训职业能力,助推顺利就业。为贫困大学生建档立卡,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帮扶,建立“主动联系、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就业推荐”的联动机制,为其提供工作岗位信息,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助推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

建立以校党委牵头的“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任务和要求,完善结对工作机制,并鼓励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举办贫困生能力提升培训班,为贫困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实习实训平台。

  二、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社会各界大力扶助

  1.理顺宏观机制,发挥政府在职业能力培养上的主导作用。政府着手构建以国家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为核心,行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为补充的全方位评价体系,着手制定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特殊的帮扶措施,并在财政上拨付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2.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职业能力培养上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不断缩小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与需求上的差距,鼓励“校企合作定制培养”模式,实行专业与就业对接,学校和企业可适度向贫困大学生倾斜,给予更多的签约就业机会。选拔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假期兼职和岗位实习,感受企业文化,提升职业能力,找准职业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典型示范树立信心。邀请企业家、企业高管到校园分享奋斗的历程、成功的经验和人生的心得,激励贫困大学生树立就业创业目标。实行校长、院长推荐制,由高校直接推荐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到合作企业就业,既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又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奋发学习,自强自立。

 

(理工学院支部 王朝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