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知识产权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9-02-1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今后要注重提升“一带一路”的技术含金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运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手段,加强沿线各国技术、产品和贸易的交流合作,促进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协作和参与,加快建设进程。 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超过美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的总和,同比增长14.2%,这一数字占全球总量近40%,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巨大的专利数量,不仅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也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水平,同时也将对全球的经济技术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在推进落实“一带一路”,要重视知识产权成果和手段的运用,打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共同体”。 为此建议: 一、加强知识产权推广运用。在“一带一路”的相关规划对接、项目推进、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加强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比重,通过投资、贸易和项目,促进我国的专利技术、专利产品和知识产权在沿线各国推广运用,展现中国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时也通过中国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实际运用,以及采取免费授权、转让、开放过期专利等方式,加快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技术体系在“一带一路”的推广,提升我国技术产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降低国外专利垄断对我国的制约; 二、扩大专利等知识产权引进。定期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论坛和交易会,邀请沿线各国的企业、行业协会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 非洲地区工业产权组织(ARIPO)、 欧洲专利局等国际性组织参会,提供充分、开放的知识产权展示和交易平台,这既为中国专利产品和知识产权走出去、和国际技术标准对接提供机会,也使我国企业可以方便集中地了解、购买国外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引进购买,让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在中国市场产生效益,使其他国家和中国市场加强联系,通过“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共同体”来共同获益,提升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同度和参与面,并以此反驳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势力对我“一带一路”所谓掠夺资源和新殖民主义的污蔑。 建议在今年和今后定期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上、中国高新技术交易会(“高交会”)、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98投洽会”)等国际性交易平台上,增设专门的“知识产权贸易馆”,或举办专门的“中国国际知识产权博览会”,把我国打造成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三、为各国在华申请注册知识产权提供便利。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协议,简化申请手续、降低注册和维护费用,鼓励沿线国家的企业、个人在我国注册、推广专利。鼓励知识产权协会、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国外知识产权机构在华开展业务,为各国知识产权权益人提供政策、法律资讯和服务,从而增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与贸易份额,提高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格局的地位。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内要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宣传,加强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侵权等不法行为。运用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推广这些技术在市场监管、海关、物流、销售终端的运用,提高侵权产品的发现和报警效率,提高违法处罚标准,加大查处力度,彰显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能力;对外要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在国外的登记确权,加强对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确保我国企业和投资在海外的正当权益。
(福建省政协常委、厦门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吴崇伯教授,农工党厦门市委社情民意专委会主任杨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