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07年第二期
字体大小【】 【】 【
【感悟人生】像水一样流
2007-04-09
    曾经为一句淡淡的“像水一样流淌”而感动过,记得那是某位著名作家面对记者就如何看待生活磨难的提问时所回答的话。是的,象水一样流淌!体现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历练,反映了多么睿智的生活哲理,表达了多么坦然的平和心态。正所谓荀子曰:“神明博大以至约”。
    像水一样流淌是自然而平实的。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中有一首诗,曰:“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工,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水乃万物之源,但它却“和其光,同其尘”,表现了踏实和厚重、宁静和谦卑的姿态,追求的是水到渠成的境界。中医药理论朴实无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天地宇宙的发展规律到人体内在的微妙走向,从日月星辰的变换更替到阴阳盛衰的动态平衡,从五行生克的简单合理到脏腑经络的复杂变化,恰如司空图《诗品·雄浑》所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最终传统医学在“道法自然”的前提下,遵循着以人为本多层次多角度的中庸唯美之道。我们感恩大自然的造化,笃信中国文化的精深,敬畏古代大家的智慧,所以我们时刻以干祖望教授勤勉耕读的精神为榜样,陶醉在孤灯独影伴长夜的寂寞中,享受顿悟后怦然心动甘之如怡的快意,怀着虔诚的心背负着传承中医药的重任。
    像水一样流淌是博大而恢宏的。老子曰:“上善若水”,它通达八方而广济天下,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就是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中医药文化渊远流长,远古以来,我们的前辈带着一个原始的梦,从神农尝百草的勇敢到李时珍一步一趋获得《本草纲目》的艰辛;从砭石的盲目试用到循经取穴规律的发现;从汇聚百家之言的《黄帝内经》到确立中医特色辨证论治体系的《伤寒杂病论》;从一证一方的局限性对应到处处以整体观念的把握。一代代“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有识之士秉承着“大医精诚”理念,默默地传递着“大道至简”的中医药学术精髓。面对汗牛充栋的中国传统医药文献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我们终于领悟了邓铁涛教授“六十方为医”、朱良春教授“学到知羞”的道理。面对中国历代中医药学家以及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我们更加理解古人“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勉之言,所以我们谨记李今庸教授“熟读经典,广览群书,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洪广祥教授“知难而进”的教诲,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瑞典政治经济学家哈马绍说:“绝不要测量山的高度”,而应不断攀登。
    像水一样流淌是灵动而求新的。陶渊明《神释诗》所说的:“天运无停机,万象自昭著……而我居其中,动息有理数。”水舒缓为溪,陡峭为瀑;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中医虽坚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观,但阴阳太极的园道学说揭示了中医药理论的恒动观和辨证观,因人而治,因证而辨,因时而疗,因势利导,孕育了中医人处变不惊的大气度。中医药学术理论日臻完善,临床经验日益丰富,从《论语》的“温故而知新”到《伤寒论》的“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告诉我们的是继承与创新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如王琦教授勤求古训,创立的中医体质学说为今后的健康管理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框架。从张仲景的见微知著到叶天士的四两拨千斤;从蒲辅周的轻剂治顽疾到邓铁涛的辨证疗非典;等等不胜枚举的案例,告诉我们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普世价值。
    像水一样流淌是坚忍而执着的。《老子》云:“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它“滴水穿石”的信念,令人肃然起敬。它随遇而安,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但水却常流。九曲黄河,关山层叠,百转千顠,却改变不了东流入海的意志,彰显了它豁达和乐观的个性,实在是蕴涵了“流水不冻”的禅机。中医药历时千年不衰,虽屡遭非议劫难,仍然以勃勃生机傲立于科学的丛林。从曾经几时大规模的废医存药,到对经络的质疑引发的中医药科学性的讨论,从发动消灭中医药的网上签名到取消中医药的主流地位等等幼稚的荒谬的把戏,考验着每一个中医人,面对这样的挫折和困境,中医学家们曾勇敢的发出“千载道统,天下谁御”的呐喊,中医药疗效历尽千年的临床考验以沉默的愤怒给予了有力的驳斥,中医药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温柔深入人心筑成坚强的长城。所以我们沉下心来,仍会为我们历代中医药名家的不懈努力而骄傲,为我们传统中医药文化而自豪。
    是的,像水一样流淌吧,这就是中华文化中亘古不变的旋律!

                                                          (中医院支部 万文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