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严谨治学,勤勉议政
2010-03-28
严谨治学,勤勉议政
——记2009年度厦门市政协优秀委员吴崇伯 宣调处 汤序俭 在刚刚结束的厦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吴崇伯教授被评为“市优秀政协委员”。“我热爱我的事业、所以我热衷于参政议政”,当我们问起在担任繁重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任务的同时,怎样处理好参政议政与学术研究的时间冲突时,吴教授如是说。 吴崇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近5年,主持完成三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回归后的香港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研究》、《CEPA框架下中国内地与香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影响研究》、《全球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有序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问题》、《当代亚太》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并多次在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其中《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外资的作用》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吴教授始终认为,学术研究与参政议政不仅没有冲突,而且还可以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参政议政是发挥专业特长的重要舞台,参政议政也是提升专业素养的特殊平台”。 一、 参政议政是发挥专业特长的重要舞台 吴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5年来,为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完成了3个调研项目:“福建省正确处理好与海内外同胞关系的经验总结与对策思考”,该文还刊登在福建省委统战部主办的《福建统一战线》上;“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进程中加强福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该文作为福建省政协大会发言稿;“CEPA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及其对建立两岸类似经贸合作机制的参考价值”,该文收录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构建和谐海峡,促进祖国统一”课题调研论文集。为农工党厦门市委会完成了6项调研课题,其中,《厦门企业实施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主动利用CEPA商机,实现厦门香港经济对接,全力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和《“10+1”框架下厦门与东盟经济技术合作对策思考》分别获得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优秀调研论文一、二、三等奖。 吴教授的调研报告,最大的特点在于有深度、有高度、有创新,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参政议政服务,把参政议政作为自己发挥专业特长的另一个舞台,这是近年来吴教授取得学术与参政两不误的重要原因。 不成功的借口可以各式各样,成功的必要条件总是相同,严谨、勤勉是吴教授取得双丰收的另一重要因素。2009年吴教授提交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厦门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等5件提案,报送了社情民意信息23条,其中,“发挥侨的优势,引导海外侨胞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理使用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等被有关部门录用,并被福建省政协《政协信息》做成专报件,得到省领导批示。经济研究的专业基础为参政议政提供了便利,但成功总是偏爱哪些有准备的、勤奋的头脑。 二、参政议政是提升专业素养的特殊平台。 吴教授2006年接任农工党厦大总支主委,厦大总支有三个支部,党员人数近80人,是厦门市最大的总支。近年来厦大总支活动开展有声有色,除了每年固定的国庆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元旦、迎新春等活动外,还会根据每个支部的不同特点适时开展义诊、赈灾等社会公益活动,得到了厦大统战部的极大肯定。虽然每次组织活动,吴教授都要投入大量精力,但他认为很值得,“活动既是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承传厦大农工党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从卢嘉锡、张乾二、李文清(陈景润老师)等前辈的人格魅力中,可以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 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吴教授克服困难踊跃参加每一次活动,他认为:每一次活动,即使是开会,都可以得到许多启发。通过政协会议可以及时了解大事、了解时事,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现实结合。他特别热衷于通过讨论与他人交流沟通,认为:讨论或争论都能产生共鸣、产生灵感,对提升专业学术素养有着巨大的裨益。在他主持完成的十多个国家、省、部级项目中,从课题的选题、再到课题的调研、论证等各环节,许许多多的想法与建议都与平时会议、讨论的启发密切相关,“参政议政也是产生课题灵感的重大源泉”。“厦门与东南亚经贸合作和对策建议”、“厦门有序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举措和对策思考”、“全球金融危机对厦门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大力发展制造业,做大做强厦门GDP总量”等课题都是关注政协重要议题的直接成果。“对我来说,参政议政不是负担,参政议政就是对政府与民众当下关注的议题,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俗地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