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一期
字体大小【】 【】 【
【提案选登】关于发展厦门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建议
2010-03-29
                      关于发展厦门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建议
                                  农工党界别
    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运用和发展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国际上将“物联网”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提出我国要发展五大新型战略性产业。人民网12月15日报道: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其中之一就是传感器、物联网技术。2009年11月于深圳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高交会上,各省市纷纷展示各自的物联网发展规划。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物联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
    二、厦门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势、不足和努力方向
    信息技术产业是厦门最大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0%以上,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居于较高水平。厦门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无线宽带城市”,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初步运用。在全市已有4万多个部位和节点使用了“无线城市”的M2M技术;近二十万部汽车安装了免停车收费的RFID标签;对工地噪音实施了实时监控;全市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基本安装易通卡和GPS系统,易通卡使用量达180万张;厦门海关的四个监管区域已启用电子关锁监控系统,给不同区域间海关监管货物流转带来的便利;市图书馆和市少儿图书馆在全国率先采用电子标签,大大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厦门信达慧聪公司是国内首家RFID(电子标签射频)生产厂家,年产量6000万片。2009年12月,“厦门大学-新大陆集团共建SOC(系统级芯片)联合实验室”在厦门大学挂牌成立。这将成为两岸物联网产业合作的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并借此平台推动两岸科技产业的合作和优势互补。
    虽然厦门已建立了较完整的信息产业,也为物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内外的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如相关技术和产业尚未纳入产业发展重点,技术基础较薄弱,产业链不完整,人才缺乏。
    目前物联网普遍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技术标准没有统一,特别是各种电子标签和信号识别、传送与接受的频率在各国、各地区并不一致,难以形成全球、或者全国性的统一网络,此外资金也是一个较大的阻碍。
    但在物联网普遍应用前,有关的技术和产业已经形成规模。“物联网”最关键的部分是信息识别和传感技术。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数以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市应根据厦门的优势和现有的技术条件,着力发展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射频(RFID)识别技术产业。
    三、发展厦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建议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在国际化、信息化的大潮中,面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应有所作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关键产业,抢占物联网经济先机,并使之成为我市新的高技术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建议:
    1、进一步增强全市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认识。充分发挥厦门的产业、技术和区位优势,把物联网相关产业和技术运用作为厦门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纳入厦门市“十二五规划”,积极扶持、加快推进,力争我市物联网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2、摸清家底,制订规划。密切跟踪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全市物联网产业开展一次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情况。研究制定厦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3、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技术领域及保障措施。厦门发展物联网产业应与现有产业紧密合作,扶持企业成长,建立以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传感器制造、电子标签读写机具、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基础网络、增值服务、技术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利用我市现有技术和生产实力,尽快推广某些物联网技术与设备的运用,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4、加强技术创新,构筑研发平台。帮助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研发;积极争取中科院和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与企业来厦门设立传感器和RFID研发中心与产业化基地;依托厦门软件园、翔安火炬园等建设厦门的物联网产业园区。用足用好政策,重点企业重点扶持,积极培育物联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5、加快物联网产业相关技术的应用。重点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交通物流、电力安全等应用领域推广应用,在政府采购和投资项目中优先使用物联网技术,如智能公交、危险品监管、机场行李检查、码头集装箱验放等部门和领域,尽快形成厦门的物联网基础,打造厦门物联网智能城市平台。
    6、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在厦大、集大等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增设大学生实训科目。鼓励大学生和海外人才在厦门发展物联网项目。
    7、加强海峡两岸协作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和海峡两岸物联网技术论坛和专业博览会,打造厦门在国内传感器和电子标签市场的交易平台地位。
    (本文是农工党界别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提案,执笔:杨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