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对城市“公厕革命”的建议
2010-12-05
机关支部 杨军 高毅 近日,网络上就福建省实施的“公厕革命”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议,“中国红网”、“凤凰网”等媒体都刊载了相关报道。评论引用新华社的报道说,从今年起,福建省全力实施城市“公厕”革命,预计上半年要新建公共厕所1050座,实现每万人有3至4座公厕,步行10至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公厕,步行2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标准公厕。评论为此提出建议,包括女厕数量要比男厕数量多;蹲式公厕比马桶式公厕要好;公厕设计更加人性化。例如,方便老人孕妇残疾人的左右扶手;方便挂放随身物品的挂钩和小平台;女厕内有小男孩站立式小便池;杜绝亿元公厕、星级公厕等面子工程;合理规划公厕布局等。 实施的“公厕”革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应该说,网络评论针对国内公厕存在的不足,就 “公厕”革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公共厕所是城市生活、旅游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厕所的建设与管理应该更上一个台阶,除了网络评论中提到的增加女厕比例和人性化设计环节外,我们还建议: 1、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就应相应每年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老城区的公厕建设采取补缺补漏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人行天桥、高架桥下或绿化带等的边角地建设可移动式公厕,缓解老城区公厕不足的矛盾。未来在进行新区建设时,要将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体系和各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预留出公厕用地;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也要预留公厕用地。同时,沿街单位厕所要免费对外开放。 2、按照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公厕本着文明、卫生、方便、环保的原则,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据《“二合一”环卫设施建设标准的规定》规定,今后,申报选址、建设工程方案批复,及其他规划审批的项目,公厕宜按一定比例设置无性别公厕。据了解,无性别厕所主要是供残疾人、老人、家属带病人和家长带孩子等特殊人群使用。 最适合建造无性别厕所的场所,是那些场地比较狭小的公共场所或一些特殊地区,如医院等。 3、在有公共厕所的路口、街区等位置应设置显眼的公厕导示牌。公厕导示牌外形及大小设置需人性化。上面除标有公共厕所中英文字样还应标有男女公共卫生间的标识,即男人及女人的人像,并有箭头指示公厕所在位置。以便更好地为市民和行人提供方便,有效解除市民和行人在繁华闹市、交通要道等地方“方便”难的尴尬。 4、新建公厕全部建设为节水环保型的“生态厕所”,如采用微生物处理、泡沫封堵和水循环相结合等技术,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实施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现有对公厕用水器具逐一进行检查,全面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设备和器具,推广使用陶瓷片密封水阀和节水型便器。公厕用水普遍实行限额管理,在确保冲洗效果的情况下,根据长期的测定数据,提出每座公厕的规定用水量,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将公厕节水直接与公厕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保证将用水指标落到实处,将节水目标落实到人。 新建设的公厕的用水应该使用中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靠海的公厕可以考虑使用海水冲洗。 5、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管理力度,保证公共厕所的卫生整洁。 6、为避免单独建设公厕可能招致公厕相邻个人或单位的抵触,在建设面积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建造具有多个公共服务功能的服务综合体,为市民提供包括简易邮局、报刊零售、手机充电充值、自助银行和公厕等多项服务,并结合外观建设和绿化,将公共服务综合体建设为城区独特的城市景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