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农工 > 2010年第四期
字体大小【】 【】 【
【党员风采】蔡慧农、李文岗、王玉新当选第六批厦门市拔尖人才
2010-12-04
蔡慧农、李文岗、王玉新当选第六批厦门市拔尖人才

        蔡慧农是农工党集美大学第二支部党员,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专家,集美大学科研特聘一级岗位教授、食品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食品研究所高级顾问、《食品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厦门绿色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厦门市科学技术评审咨询专家、漳州市科技特派员等职务。

        蔡慧农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工业发酵与酿造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集美大学食品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蔡教授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应用技术研究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4项,厅级4项;鉴定科技成果8项,其中作为项目主持人和第一完成人完成的“虾青素发酵法生产技术研究”、“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中试”、“柚苷酶发酵生产技术”等3项成果正式通过省、市科技厅(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8篇。2001、2007、2009年三次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2006、2007年三次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有多项成果实现转化和应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奖。

        蔡慧农教授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本科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08年获得“第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10年获得“第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蔡慧农教授先后多次被评选为集美大学优秀教师。

        蔡慧农教授自2001年任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以来,把握院情谋求发展,在校党政的领导下,注重于组织带领学院全体教师致力于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致力于学院的快速发展,在学院建立了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两个新增本科新专业,建立了微生物学、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授权点、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2010年底,学院又建立了生物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学院已成为校内学科建设最有优势的学院之一。

        李文岗是农工党第一医院支部党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导师、行政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厦门市医学技术拔尖人才,师从“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和上海肝脏移植中心彭志海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厦门市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审稿专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特邀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李教授长期从事普通外科和肝胆胰血管外科工作,有着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肝脏、胆道、胰腺良恶性肿瘤以及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在肝癌综合治疗、胆囊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保胆手术)、复杂的胆道外科疾病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癌、胆道狭窄,胰头癌累及门静脉血管切除重建,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和手术技巧,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有丰富经验。目前完成了肝脏肿瘤极限肝切除,肝脏尾状叶巨大肿瘤规则性尾状叶切除,肝脏中央区特大型肿瘤精准切除,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特大型肿瘤切除,胰头癌累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重建,巨大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等疑难疾病手术治疗。

        李教授在解放军总医院黄志强院士支持下,在厦门成功举办两次肝胆外科院士论坛,对学科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并在全国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正在申报厦门大学研究所。他曾荣获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译著《Schiff’s liver disease》荣获2006年度第九届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在全军十五重点课题资助下参与完成了“动脉化门静脉对大鼠肝脏和肝门部胆管远期效应的实验研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在国内外首次用计算机显微可视化三维重建技术完成了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的空间立体构象的建立,开辟了“胆道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承担或已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创新项目等8项科研课题,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11篇。

        王玉新是农工党海沧区医卫支部党员,厦门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首届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厦门市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理事。2008年获厦门市卫生系统林巧稚精神文明奖。

        王主任在省部级医院从事内科及肾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20年,对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对肾内科专业疑难、危重病例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复杂性泌尿系感染、难治性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肾活检、血液净化技术及肾脏病理技术。他有很强的科研与教学能力,近2年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及美国CMB科学基金各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1项,厅市级科研基金2项,省厅级科技基金重点项目1项, 2004年来获得科技进步奖六次,其中2007年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各类杂志上共计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19篇、SCI收录4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33万字)。近五年来承担并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多项市级科研项目,同时指导下级医师申请并获得科研资助7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