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嘉庚毁家兴学记》 重温嘉庚先生爱国诚毅伟业
陈庆照
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际,阅读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陈嘉庚毁家兴学记》①,重温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的艰难历程,感慨万千,聊发二三:
感慨一:继承父辈巨额债务遗产
“我国不竞,强邻生心。彼野心家能剜吾之肉,而不能伤吾之生;能断吾之臂,而不能得吾之心。民心未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民族,绝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这是陈嘉庚先生在筹办厦门大学特别大会上所作报告中的一段令人振奋的话语。仅这一段话,足见陈嘉庚着眼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他心中所想的事情绝不只是他个人的事情。在父亲去世前遭受了重大商场失利,去世后遗留了巨额债务的情况下,陈嘉庚先生放弃家乡可观收入,只身前往南洋继承父业。根据当时新加坡法律,先人所欠债务后人是不需要偿还的。但是陈嘉庚一到新加坡,就宣布他继承父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还父亲所欠的一切债务。可见陈嘉庚先生是一位具有多么高尚人格的人。也正因为他的这一重要承诺,使他赢得了宝贵的信誉和众多华人华侨的帮助,促成了他的事业的成功。
感慨二:变卖家产维持厦门大学正常运作
“自民国九年(1920)起,5年内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开校后认捐常年费25年,每年12万元,合计开办费共400万元。”陈嘉庚先生制定创办厦门大学计划中的这一组数据令人心生感佩。由于厦门大学初创时期中国正处在连年战乱之中,其办校经费远远超过预期,以至于困难时甚至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去。在此情况下,陈嘉庚先生曾多次变卖家产,增加资金投入,用以维持厦门大学的正常运作。足见在陈嘉庚眼中,个人的利益是次要的,国家的命运、人民的需求,才是最具价值的事情。
感慨三:新旧手杖内外分着用
黄炎培先生在参观陈嘉庚先生家乡厦门集美后对陈嘉庚故居的描述是:“吾游集美乡,观陈君之所居,入门而圭窦其形,循墙而伛偻其容,盖犹是先人之敝庐,未尝加一椽覆一瓦,其不私也如此。”可见陈嘉庚先生是如何慷慨兴学,俭朴度日的。在陈嘉庚旧居展览馆里,陈列着两支手杖,一支斑驳陈旧,底部开裂;一支光泽晶亮,款式大方。这两只手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陈嘉庚先生平时在家中使用的是旧手杖,而在正规场合或出席重要活动时则是用新的。在陈嘉庚先生的卧室里,床上的蚊帐打满了补丁,床边的皮鞋鞋面已经开裂。从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足见在陈嘉庚的眼中,人生绝不是只顾自己贪图享受,而是追求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整个社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称赞陈嘉庚先生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而众多华侨商人则在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时皆云:“苟不惟陈君是助者非人也。”陈嘉庚先生用他高尚的思想、语言、行为,为全体华侨擎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用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型。
嘉庚精神定在集美乡土,在中华大地,在全世界有华侨居住的地方永世发扬光大!
注:
① 见陈满意编著《名人笔下的陈嘉庚》(2020年8月黄山书社出版)P001一P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