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保健
字体大小【】 【】 【
话说“疲劳”
2007-09-04
    疲劳,是人的一种感觉,也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是指人在运动、工作、学习一定时间后,会产生运动、工作、学习能力暂时降低的一种现象。一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绝大多数有病的人有这样的体验,不少检查结果无病的人也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可以说它会常在不少亚健康的人群中出现,当然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者也普遍能感觉到。
    一、疲劳的分类
    (一)体力疲劳
    由于过度运动、过度劳力,造成体力透支所出现的疲劳。其造成的后果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引起肌肉疲劳,导致肌肉酸疼、四肢乏力。此时机体相对缺氧,肌肉组织缺氧所产生的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聚集在肌肉组织中,使肌肉产生酸疼,久久不能消退,造成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使血液酸度增加,并且同时有血糖浓度的下降,信息传到中枢神经,就会感到疲劳。
    2、导致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过度劳力时,人体出汗丢失水分和呼气排出水的量都很显著。水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体内水分的大量丧失,就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这时,人体除了会感觉到口渴外,还会出现疲劳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发生血压下降、昏迷等不良后果。在汗出的同时,体内的无机盐也随之从外流失,特别是钠钾的损失,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从而发生热虚脱、热衰竭等现象,在中医称之谓“亡阴”。
    3、引起心肌和呼吸肌疲劳
    运动或劳力的直接动力是心和肺,心主宰血液循环,全身的血液供应靠的是心脏的跳动;肺主持人体的呼吸运动,人体各部门的氧气供应直接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过度运动或过度劳力,会使心肌和呼吸肌产生疲劳。心肌疲劳就会产生心跳加快而无力或心跳减慢、心律不齐、面色与口唇苍白或紫绀,自觉心悸、心慌、胸闷;呼吸肌疲劳就会产生呼吸无力甚则困难,表现为气短、气喘促无力等象。心肺功能的衰弱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脑的缺血缺氧,因而加重了全身疲劳的感觉。原有冠心病者,过度劳力或运动,会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作,甚至危及生命。曾有报导,某大学一名教师在打网球时突然倒地死亡;某运动员在运动时突然死亡,但平时体格检查均并未有不正常的记录,可能与严重的体力疲劳有关。
    体力疲劳会消耗人体大量的物质,如水、盐、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引起体力的下降,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衰弱,从中医来说,叫做“劳则气耗”。其疲劳产生的机理是身体的信息影响到大脑,周围影响到中枢。
    (二)脑疲劳
    脑疲劳是指大脑本身所出现的疲劳。其原因有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方面。
    1、脑力疲劳:是指长时间用脑,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脑细胞防生理障碍能力降低所出现的疲劳感。脑与其他器官的一个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脑所需要的血液和氧气比其他器官要多得多,这是因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都由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来管理和主宰,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营养和氧气来供应此功能活动的需要。人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及一切复杂的情感活动、应变能力等是脑力劳动的重要内容。如果过于用脑,也就是说脑的思维活动的负荷过重,那么脑的供血供氧势必引起不足,人就会感到疲劳,这是大脑皮层细胞的警戒信号,提示人体应该及时休息,以免过劳。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头昏脑胀、工作懒散、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容易激动等征象。进一步发展,上述症状就会更加明显,并出现失眠、多汗、体重下降、脉搏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心肺机能代偿不全,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中易出现差错或意外损伤等现象。常见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以及高、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紧张,压力过重者。
    2、心理疲劳:即精神因素引起的疲劳。具体来分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受到强烈的或持久的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消极心理的出现,如精神焦虑、情绪抑郁、意志消沉、整天有气无力等。进一步发展会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无法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导致精神崩溃,甚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
    (2)长久的或突然的情志太过,如过怒、过喜、过思、过忧等,不能自拔,引起脑功能平衡失调,兴奋增加,抑制不足。常出现失眠、心跳加快、脾气急躁,甚则血压升高而常有头晕头痛等症,持续下去,就会出现精力不足等疲乏无力的感觉。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这是属于脑功能失调引起内分泌失调的一种病理表现(脑下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过多)。
    脑疲劳还可引起多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支气管炎、哮喘、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由于脑疲劳,引起中枢对身体各部门调控失常,生理功能紊乱,因而产生种种的疾病。某大学音乐系老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排练大合唱,担任指挥,由于要赶时间,又为了要进行比赛,为追求完美,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经受了极大的精神上的压力,结果死在指挥台上,像这样的例子在社会上也不鲜见。
    二、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也称为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在社会的中上阶层人员中比较多见。有关专家通过观察发现,此病不仅出现在国家机关中上层干部以及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而且出现于中青年在事业上需要奋发向上者,也常见于处于高考前的高三学生,为高考而奋力拼搏者,以女性为多见。它是一种长时间的严重疲乏无力的状态,症状特别像病毒感染,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症状,而且持续续6个月以上,两个主要表现是:(1)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的或时好时坏的慢性疲劳;不是运动引起,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减轻,并导致工作、学习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明显下降。(2)出现短期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和无力、不红不肿的关节疼痛,可有头痛、低烧、睡眠异常(过多或失眠),也可以出现头晕、恶心和肠胃易激综合征,卧床休息后不能解除症状。这种病的原因还不明确,医学专家认为和过度疲劳有关,是一种职业导致的疾病。其发病首先和环境因素、心理外来干扰、个体遗传素质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有关,文化和社会结构造成的压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疲劳与饮食的关系
    饮食的过少、过多和偏食往往是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饮食过少
    经常性饮食过少。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如想减肥,而少吃,常常是主动的忍饥挨饿;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吃早餐(如过晚睡觉,一直睡到中午等),这样必导致营养的不良,身体各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得不到营养的保障,就会感觉到疲劳,而且人的免疫功能下降,种种疾病(也包括胃肠病)也随之而生了。
    (二)饮食过多
    1、饮食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而引起疲劳,中医有一句俗语,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从生理的角度去分析,饱食后血液大量流入胃部,脑子就相对缺血,因而会感到疲劳。暴饮暴食后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产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由于水和营养素的过多丢失,疲乏无力也随之产生了。
    2、饮食过多,使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而贮存起来,人体就会发胖,肥胖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引起疾病。由于脂肪的堆积,体重过大,活动时消耗的能量及氧量增多,相对来说容易疲劳。除此以外还可发生以下问题,从而加重疲劳的程度
    (1)由于胸壁增厚,横膈抬高,换气困难,往往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久而久之,则发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肺动脉高压,甚至引起慢性肺心病。
    (2)肥胖者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心肌负担均增高,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大。肥胖者心肌脂肪沉着,易致心肌劳损、左心衰竭、心脏扩大而全心衰竭。
    (3)肥胖者糖耐量常降低,总脂、胆固醇、甘油三脂及游离脂肪酸常增高,易促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病。
    (4)肥胖女性还易出现性腺功能异常,导致经血量少、闭经,甚至不育。
    (5)肥胖者往往易饥多食和便秘腹胀,肝脏可因脂肪变性而肿大。
    (三)偏食
    偏食,即挑食。或偏荤食,或偏素食,或饮食十分单调,这就是偏食。一个人的正常饮食应含有四十多种营养物质,才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偏食,则会引起部分营养素的缺乏,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人就会感到疲劳。
    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能构成机体组织,亦能溶解维生素A、D、E、K,并促进其吸收利用,少食脂肪,一方面导致能量不足,还易导致维生素A、D等不吸收,而引起缺钙、乳母缺少乳汁、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若过食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就易引起胆固醇的升高,产生种种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这一切都是引起疲劳的原因。
    光吃蔬菜不吃荤菜,则蛋白质摄入过少。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主要物质,还供给能量、调节生理机能。人体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来自于动物性蛋白质,它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人体如果缺少这种蛋白质,那么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抵抗力就会下降而感染疾病,就会出现形体消瘦、乏力、心悸、发育迟缓、脱发、水肿等症状。
    饮食不能多样化,造成部分营养素没有摄入或摄入不足,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发生疲劳。如缺钾的人常下肢无力,缺铁的人常贫血、乏力,缺碘的人常提不起精神,缺锌的人生长发育迟缓、性功能下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等。从机理上分析,微量元素的缺乏,使体内的酶失去活力或作用降低,引起蛋白质、激素、维生素的合成与代谢障碍,进而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组织呼吸、氧化还原过程、造血、成骨、精神及神经功能和智力发育等一系列生命现象发生影响。
    四、如何预防和消除疲劳
    疲劳的出现是黄牌警告,说明你身体内部出现了或小或大的问题。疲劳时不能硬熬,应立即采取措施,否则就会积劳成疾、百病缠身。以下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注意劳逸结合
    劳,指活动或劳动,包括体育锻炼;逸,指休息,包括卧床睡眠。劳逸结合,即劳与逸均应做到适度、平衡,这是防止和消除疲劳的有效办法。
    过劳所致的疲劳,最有效的消除办法是休息、睡眠。临睡前洗一个澡,或用温水泡泡脚,会使疲劳恢复得快一些。较轻的体力疲劳,可在休息时听听音乐、聊聊天,或配合保健按摩,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过逸,指多坐、多卧、不参加活动、生活过于懒散。由于不动,则气血运行过慢,脑子相对缺血缺氧,加上一直待在室内,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积聚过多,缺氧情况就更为严重,所以整天也觉得疲劳,且因不运动,消化功能较差,胃口不好,饮食不多,营养摄入不足,也导致疲劳。所以这种人应多参加室外运动,以激发全身的生理功能。
    (二)避免长时间用脑
    用脑过度必导致脑耗血耗氧量的大幅度增加,引起血氧的严重不足,因而会感觉到疲劳,提示大脑皮层已得不到保护,是一种警戒的信号,这时你应该让脑子及时的休息了。
预防的方法就是应该避免长时间用脑,脑力劳动切忌过度。
    让脑子休息,消除疲劳的方法有静和动两种。静者安静,停止用脑、停止思考,使自己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排除一切杂念,中医说的“恬憺虚无”即是此意。一是可用休息睡眠的方法,二是可做一下气功,以达到脑子休息的目的。动的方法,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工间操、课间操,做一些家务劳动,这也是休息,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当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活动中枢处在兴奋的状态,而脑力中枢则处在抑制的状态,脑力中枢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效果是特别的好。
    (三)克服心理障碍
    过分紧张、压力过重、情志太过(包括忧思恼怒、悲喜等的过度)皆会造成心理障碍,轻者引起精神不振,重者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情要放宽,保持愉快,凡事要想开,必要时要转移情绪,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要尽可能用其他事情来冲淡,如致力于工作、去忙家务,或暂时离开原来的环境去探亲访友,做平时乐意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不要把心中的郁闷积压到引起疾病的地步。
    凡事不要紧张,心理要放松,办事有计划,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学习就能按部就班,不忙不乱,有条不紊,切忌给自己盲目的加压。
    重视人间关系,多交朋友,培养多方面兴趣,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一旦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找朋友谈心,使忧愁能得到自然的消除。
    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心胸开阔,知足常乐,可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四)饮食调理
    饮食应定时定量、富有营养,不能过少过多,不能偏食,使营养得到平衡,是防止发生疲劳的主要原则。
    定时饮水。口渴是缺水的信号,表示体内细胞已处于脱水的状态,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能酗酒,酒精中毒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
    体力疲劳时应补充已被消耗的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但不宜将鸡、鱼、肉、蛋等大吃一通,因疲劳时酸性物质易积聚,这些食物为酸性,会加重疲劳,相反,新鲜蔬菜、水产制品等碱性食物能使酸碱平衡,从而缓解疲劳。
    脑疲劳的饮食保健要求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预防动脉硬化的产生。可适当吃些含胆素的食品,如动物肝、蛋、花生、大豆等,胆素是维持记忆功能的主要营养品。
    要消除疲劳,应首先作身体的全面检查,特别是应确定体内缺少何种营养素,心里有个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

                          厦门大学第三支部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  王长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