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与健康”探趣记
2007-11-30
“足与健康”探趣记 防保支部 黄育东 2007年重阳节,农工党厦门市委在“团结大厦”一楼多功能厅举办重阳敬老节联欢会后,听了一堂“健康讲座”,很有启示,而引起兴趣学习,写下此文。 足确实是一个奇怪的器官,它虽然被人踩在下面,但却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係,不能小看这双足!我们人体全身共有206块骨头,而每只足都由26块组成,其约占全身骨头的25%。此外,从足跟到足趾还有一层厚厚的骨垫(足底筋膜),它有支持与巩固足底组织的作用。另外,每只足还有33个关节,107条韧带,19块肌肉与肌腱,错综复杂地相互作用着,人即使站立不动,为保持平衡,足的内部组织,也在不停地运动。足是人体的一部分,足部的血液,与全身血液是连通的,足的血液循环会带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指挥足的神经比任何脏器组织都复杂。由传统祖国医学及现代科学发现证实的生物全息论的定理,指出足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都与人体全身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相对应着。即是足部的健康与疾病和全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足部有66个穴位,有72个敏感点与五脏六腑相关连的,有6条经脉通过足部,都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信号灯。通过它们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诊断和治疗疾病。国外也有一种流行说法,叫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从人类进化来看,从攀援爬行的类人猿叫猿,到直立行走的类人猿是人的开始,正由于四肢分工,才有了“手”和“足”。足是人的标志,人的根本。当人类用双足行走和站立时,双足要负载着全身的重荷,足下的皮肤垫、跖球和足趾,对身体起着缓冲、平稳和保护的作用,这种减震作用对身体的任何部件都是至关重要的。足部与地面摩擦,会影响着大脑、骨盆、心、肺、肾以及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功能。人的一生中所走过的道路,有人估计平均约绕地球4周,也有人估计约绕地球7。5圈。不管怎样,反正人一辈子双足所走过的路很多很多。因而,双足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老化和磨损,皮肤垫的弹性会减退,足弓的高度与强度会降低,26块骨头中的某几根可能也会形成骨刺,使组织受到损害,血管硬化会使血液流通不畅,使足的组织器官发生疼痛或炎症等等。 人体的新陈代谢依赖于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主要在心血管内进行。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是体循环的返折处,受地心吸力和机体重力的压迫,足部血管常处于受压状态。因此,足是人体循环最差的器官,营养代谢最差,温度最低,易导致鸡眼、脚热、干脚、裂脚、下肢浮肿、静脉曲张、寒脚等许多病变。 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结晶、乳酸、二氧化碳等毒废物,通常由肾脏、皮肤和呼吸系统排出。由于足位于人体直立的最低处,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代谢物易堆积于足底,阻碍血液正常循环,使足成为人的垃圾袋,侵蚀反射区,导致身体组织器官发病。 俗语说:“人之有足,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我国古代也早就有“衰老先由足,而后阴茎,再眼睛”的说法。足底是人类在身体运动中,最辛苦的部位,同时足部集中了人体各器官的神经反射区与穴位。如果我们能经常进行足底按摩,刺激这些反射区,有助于使贮留于足底的代谢物质移动,激活汗腺细胞,或以足汗的形式排出,或随血液循环导入排泄系统排出,加速代谢物的排出,达到净化血液,净化细胞内环境的作用。谚语有“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足”,古人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足宜常动、足宜常按、足宜常洗、足宜常温”等好经验。 足底按摩法是中国传统按摩的一部分,属于物理性质的外治法,它产生于生活劳动中,远古时期,人们赤足行走,当患有疾病后,某一部位产生疼痛,发现足底触及地面和其他物体时,病症就会逐渐减轻,通过多次重复交流,总结发现了一些规律,足的某一部位与人体的某一器官部位的病症有着密切联系。这就是“反射区”。古代称之这:“足心道”和“观趾法”。经常給反射区和经络穴位的良性刺激,不但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而能达到防病治病的养生保健的目的。 据我所知,足的保健,有如下一些措施,提出供因地制因、综合选择参考: 一、双足要经常剪趾甲和保持其清洁。多汗足可用玉米粉防治;太干燥的足,可涂擦些凡士林。 二、双足要穿合脚的鞋。鞋內可加用按摩的鞋垫(有凹凸球的,超市有卖),走路时能促进足底穴位得到按摩剌激;另外,可购用“中脉远红磁性保健鞋”等。 三、经常踩走鹅卵石小路或地块。在厦门不少公园和社区内都有设置,供人们散步、站立、踩踏锻炼之用;或购用加工仿制的垫子,放在家里或平台上来踏脚。 这一活动源自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由于孵卵石凹凸不平的表面,可刺激足底的各种穴位。据健身者介绍,踏石时感到肢体舒展,双脚解放,气机萌发,一团极温和的元气自丹田悠悠升腾而起。坚持数日,便觉血压正常,睡眠香甜,食欲增加、行动轻捷。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此坚持下去,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头痛、失眠、牙痛、便秘、鼻炎和腰腿痛等常见疾病。但对脚部有外伤、骨折、炎症、脚关节肿痛者暂停。 四、采用木制“足底摩擦器”来回转动摩擦足底反射区。 五、冬季每晚睡眠前,常用温水泡脚,或购用泡脚机温水泡脚,水温40~45℃为宜。俗语有“睡前烫烫脚,胜过食补药”。用热水烫脚可以使双足得到良性刺激,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气血通畅代谢,消除疲劳,颐养五脏六腑,调整阴阳平衡,达到去病健身的目的。 六、试用“红外高频气血循环机”等类型的器械,对足部反射区进行高频震荡按摩,推动气血循环。 七.试用GoodARCH足弓脚正器。它利用独特的奈米级远红外线负离子粉体制成的足弓脚正器,能够“矫正足弓地基、调理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能量按摩足底反射区与六条经络、负离子效应、杀菌”等6大基本功能。但价格较贵,耗费平均7元/天,[“好足基(厦门)鞋业有限公司”介绍]。 八、利用双足的穴位,进行足疗按摩,或沐足。养护好自己的双脚,促进强身健体。 九、其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