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厦门市委会建议:发挥政府作用,助力厦门网红地标推广与文创产业链开发
2025-02-28
随着这两年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荻花洲、十里长堤等愈来愈多带有浓厚网红色彩的景点在厦门的旅游经济中逐渐崭露头角,甚至,“看飞机”“看海上地铁”“拉着行李箱来厦看演出”,也成了许多来厦游客旅行攻略中的重要内容。近日,《厦门日报》一则题为《厦门探索网红打卡点的“长红”之道》的深度报道,更是将如何让“网红”成“长红”,把“流量”变“留量”的问题带入了公众视野。 农工党厦门市委会长期关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于2024年即成立了以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杨军为组长的课题组,对于如何发挥政府作用,助力厦门网红地标推广与文创产业链开发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为我市网红地标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有价值的参考。 调研报告客观分析了网红地标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网红地标对于发展我市文旅经济的特色优势以及自身存在的局限不足,认为我市应借鉴各地利用和开发网红地标的好的经验做法,加强对网红地标的引导、管理和利用,进一步挖掘开发好本土地域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适应网络化、时尚化、个性化的趋势,适应科技、国潮的热点,发挥好自身城市气质魅力,将更多网红地标纳入城市文旅景观。 调研报告建议,一是建立全市网红地标基本信息库,选择部分开发条件成熟的网红地标,通过网络和主流媒体的进一步报道,提高知名度,制造网红热点效应;二是加强新晋网红地标的旅游设施,完善交通组织和疏导,对暂不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野景点”,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做好现场劝阻和必要的急救准备;三是组织市民游客对全市各景区景点进行“新发现”“再发现”,对传统景区景点的交通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扩大开发面积,提高游客发现新景观的条件,同时在建造新的旅游设施中,注意景观艺术性,打造成新的网红景点;四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美食小吃、工艺特产,保持网红地标的社会热度,结合街区改造、乡村振兴,保留拓展网红地标的景观,进一步维持和提升影响力;五是对一些地方民俗、传统节庆、自然景观的四季变化等进行整理,提前发布旅游观赏提示,谋划打造情景式网红地标。
(宣调处) |
||